大模型时代的中厂:只有本地化,才能把大模型价值最大化

来源:钛媒体

2022年底开始,一场由 ChatGPT 引发的人工智能革命发展正如火如荼。从一众业界、学界大佬纷纷下场加入大模型混战,到各路资本跟进共计投出数百亿人民币,无不证明着:大模型 还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。

一年多的时间以来,诸多参与者已经演化成了三大流派:

一派是互联网大厂,家大业大、子弹充足,凭借固有的云实力,将大模型作为入口,以生态和云服务把客户留住;

一派是新锐创业独角兽,台前是各路明星创业者和他们光鲜的故事,幕后是一众投资机构站台支持,聚光灯投射之下,鲜花掌声不断;

而又一派,是已在各自领域中有所成就的“中厂”,表面上不比大厂有钱,做不了动辄千亿、万亿规模的模型,也不及创业公司无牵无挂,难以放下一切激进创新。

前两派,通常都是赛道极尽关注的对象,而最后一派的中厂,似乎总被遗忘,但实则是影响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。中厂们积年累月形成的数据、场景、用户优势,让大模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show case 和AI设想,成为切实可行的、能被千行百业真正用起来的技术。而这,也契合了2024年大模型行业的关键词:商业化落地。

2024年,港股上市公司移卡(09923.HK),一家走过13个年头的科技公司,面对呼啸而来的大模型浪潮,也在用新的AI技术赋能原有的业务场景。

作为无数 AI 2.0 时代的“中厂”代表,移卡做大模型的策略,与大厂和独角兽都有所不同——而这或许是中厂们走向大模型价值实现的“最短路径”。

立足场景的“中厂”生态位

“没必要和BAT、 AI 创业独角兽去硬拼底层大模型技术。” 移卡执行董事、CTO罗小辉如是说道。

诚然,无论是阿里、字节等手握大把资源的大厂,还是智谱、月之暗面等技术Driven的AI 独角兽,都会在参数规模、模型性能等硬条件上发力,甚至可以说这是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。但这一条路,并不适合AI浪潮之下所有的科技企业。

一来,做AI底层研发的投入之大,需要持续烧钱试错,但结果并不一定如人意;二来,这场AI之战中,技术只是手段,最终是否能立住脚还得看在具体场景中的商业化应用。换言之,大模型技术无论投入多少资源、性能有多强,最终都要落到具体场景中切实产生价值。

归根结底,对“中厂”生态位的企业来说,用大模型能力去维护基本盘、基于大模型做场景实现,反而是更好的选择。

事实上,在行业中,当有真切需求的客户真正将大模型用起来的时候,却总发现,AI 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相当难走——一方面,通用大模型泛化能力很强,却难以深入理解企业的 Knowhow,最后难免变成“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”;另一方面,大厂所布局的“行业大模型”,即使号称距离客户企业更近,效率有所提升,但面对客户基于原生业务场景的一系列需求,也仍然无法完美应对。

横亘在“技术”和“应用”之间的鸿沟,对于所有玩家来说都难以被迅速真正跨越。

面对这个问题,移卡执行董事、CTO 罗小辉坦言:“要跨越这一鸿沟,不能指望天降神兵,也很难找到行业外部的第三方去做这件事情,需要自己摸索技术和本地业务结合的方式,这是必经之路,没有捷径可走。”

从移卡创始人、 CEO 刘颖麒到 CTO 罗小辉,都曾是腾讯体系内技术线的中流砥柱,也是坚定的 AI 技术自研派。2017年,他们就在公司里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,寻求使用 AI 降本提效的机会。而到了22年底,大模型赛道被 ChatGPT 一朝引爆,移卡也真正开始摸着石头过河,在洞察场景需要的基础上一点点寻找AI和支付业务更好的结合方式。

但尽管AI赛道群强环伺,一众“中厂”,却也拥有着真正改变行业、用大模型实际为客户提供生产力跃升的机会。在大模型赛道中如何找到生态位,罗小辉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见解:

“我即是‘客户’。”

拒绝拿来主义

To B 业务往往深陷一个困境——拿着技术去找客户推销推广,但作为乙方,对甲方的了解需要时间和过程,即使是对场景理解得再熟稔,也必然有细节上的落差。

同样是做产品,每家都有自己的一些特点,非共识的部分始终存在——内部的实现方式、业务开展的模式都有不同。这些差异中,有一些可以被总结出来,而有些东西可能总结不出来。

“总结不出来的那一部分,其实就是最难跨越的鸿沟。”罗小辉说道。“最好的能够做出来的方法,就是结合业务特点自己投入研发,不要奉行拿来主义,否则是做不深的。”

这样一来,甲方自己做技术产品,把积累起来的数据和 Knowhow 用起来,让大模型和场景结合得更加紧密,就可以更有针对性、更细致地解决掉行业用户的隐痛。甚至,以此来打平技术差距,取得即使其他厂商做很长时间也难以达到的效果。

在这个链路中,移卡就是传统 To B链路中的甲方——他们自己有场景,距离基层 B 端用户更近,也自然拥有更多一手的优质数据和行业认知,也就能在更落地的层面上,实际解决更多的 B 端需求。

于是,移卡也找到了距离原有业务更近的领域。在本地生活服务场景,针对日益增长的图片、文案生成,短视频剪辑和转场、特效生成的需求,移卡完成了一系列技术产品的支持,并应用最一手的行业数据,对文案生成、视频云剪辑生成结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优化,降低了90%内容制作成本,内容生成效率提升了70%。

 AI 的另一典型场景,当属智能客服。人员成本不断上升,而传统 NLP 技术也遇到了瓶颈。用客服提效,不少 AI 公司也都投入大量资源研发,而结果却良莠不齐。

不少公司给智能客服提供的解决方案,是用大模型技术理解用户意图,灵活生成结果,再用知识图谱、搜索增强技术(RAG)去框定输出内容的范畴,降低幻觉。但要把图谱和 RAG 用好,能否拥有优质的数据库,就成为了智能客服的“胜负手”。这方面,中厂有自己独特的优势。

通过清洗、整理、调用过去10年间与客户对话解决问题留存的文字、语音数据,移卡基于“大模型+RAG”框架开发的智能化客服系统,在用户体验上也是更上一层楼。上线半年,移卡客服系统的用户自助率增长超30%,达到近90%。

而移卡也并不急于将技术打包出售,做纯技术输出——而是基于与业务场景的结合,服务自己原有的生态伙伴,在基本盘上小步创新,把脚步踩稳。场景化的数据是移卡得天独厚的优势,一旦激进推广,大模型产品的效果反而无法保证。

仍被需要的本地化部署

过去的 AI 1.0 时代,本地化部署一直是深受诟病的痛点——项目制、高定制化、劳动密集型AI……种种因素,只要提起来,总让人想到上一代 AI 公司“赔本赚吆喝”的一地鸡毛。

今天的 AI 2.0 时代,人们更爱谈“标品化”、谈“开箱即用”、谈大模型的泛化能力,俨然已经覆盖了过去 AI 产品的商业模式。

然而问题是,所有人都在谈“标品”,但“标品”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做起来。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刚刚谈及的数据稀缺性、行业Knowhow 等问题之外,更是因为当下B端企业本地化部署的需求仍然存在。

以代码生成 Copilot场景来看,罗小辉观察到,要把作为自己“安身立命之本”的源代码交出去,即使 AI 厂商把“数据安全”吹上天,不少 B 端用户或许也仍然难以买账。

行业口中的“标品”输出看起来近,但实际上路径更遥远。而想让客户用得放心,就必须得回到本地化部署的逻辑。

去年年底,随着大模型开源生态的日渐繁荣,移卡也终于看到了将代码生成模型私有化部署的可能。

于是,移卡先在内部小范围试验推广,再用私有化部署保证了数据安全的前提下,做了基于企业代码库的本地化训练,把代码生成工具专有化的能力优势凸显了出来,并自研了一套“移卡AI编程助手”产品。

利用“移卡AI编程助手”的代码生成、注释、解释、纠错,智能问答和单元测试等功能,平均代码采纳率已经超过20%,也有程序员的代码采纳率达到了30% 以上。

子弹有限,大范围的技术研究对于“中厂”来说过于奢侈;他们的每一步棋都要能看到收效。做本地化部署,或许已经是“中厂”把大模型业务落进场景里的必选项。

而本地化部署,许多人都没有看到,是“中厂”一个很具潜力的细分赛道:

大厂依托云平台,终归要把客户拉拢到自己的 PaaS 和 IaaS 产品上,本地化部署和他们逻辑不符;

创业独角兽体量一般不大,To B 经验也并不全都丰富,要从头拉起几个项目团队,相比早就在 To B 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“中厂”,也自然显得不够成熟。

认清自身的生态位后,中厂们就需要挽起袖子下场做好本地化部署。就在不少厂商仍在犹豫是否该在大模型时代做本地化的时候,移卡较早地发现了这件事情并且付诸实际:

“只有本地化,才能够把大模型的价值最大化,这就是我们秉持的一个基本的理念。”罗小辉如此总结道。

罗小辉关于技术发展路线的思考已经开始落地,接下来一步,移卡将会用生成式AI技术提升几个确定性较高的产品服务:

一是聚焦移卡出海的一系列需求,比如用大模型解决语言相通的问题以及Ai Agent应用等,其中移卡投资的企业富匙科技,即将于东南亚地区推出针对餐饮行业的Ai Agent ;二是生成高质量的业务素材,为到店电商直播业务AI赋能;三是继续赋能内部组织效率的赋能。

结语

“大模型的赢家更可能是本来就拥有明确场景的企业。”这在行业内心照不宣。而中厂们有场景、有数据、有客户、有生态,恰好是这群已经找到了钉子,再去寻找好用锤子的人。

“务实”是中厂们的关键词。基于已有开源模型进行应用开发,不仅成本较低,还能进行本地化部署以确保内部业务和用户数据安全。如此一来,既能服务于现有场景,也能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解决实际问题,还能始终和前沿技术贴近,不至于闭门造车。

不仅是移卡,其他垂直行业的中厂,也在寻找用 AI 更好地赋能业务场景的方法。美图秀秀、金山办公等公司也在自己的垂直赛道耕耘并已取得不错成效。

但在成熟业务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、可能无法立见回报的创新技术投入,这也绝非易事。罗小辉表示,AI 的投入产出需要不断磨合、把握,更需要有足够坚定的信念去支撑。

不少人曾问罗小辉:外部供应商一抓一把,为什么还要自己做大模型?

移卡当然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,但他们的眼光却更加长远。

“这可能跟我们的企业基因有关,”罗小辉说道,“对于移卡来说,技术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。AI 的浪潮,会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行业,尽管这个变化还尚不清楚,但无论怎么变,只要能掌握技术,就能应对这个浪潮到来的冲击,或成为受益者。”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,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,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。

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站所展示的内容均转载自网络其他平台,主要用于个人学习、研究或者信息传播的目的;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其内容的真实性已得到证实;阅读者务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,风险自负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站管理员联系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的3个工作日内进行处理。